假肢膝關節應保證支撐期穩定性,并在擺動期提供適當的膝力矩,以實現擺動靈活、自然。步行的時候當腳離地進入擺動期后,小腿的運動取決于大腿的擺動和膝關節力矩。而膝關節力矩大小和模式與步行速度、路面狀況以及人體參數有關。膝關節力矩可以由摩擦力、彈簧力、氣動裝置、液動裝置提供。但他們只能在假肢裝配時根據截肢者情況一次調定。 大腿假肢的步態跟隨十分關鍵,因為若關節阻尼不能改變,則假肢不能隨著健肢的步速變化而變化,導致步態不對稱,截肢者能量消耗增大,會產生極大的不舒適感。傳統的簡單假肢采用機械阻尼,其大小不能調整或不能隨步速自動變化,因此假肢在步態擺動期的屈曲與伸展期的膝關節轉動速度與健肢產生不對稱,在站立期的穩定性也主要通過自鎖裝置或手動鎖來保證。
假關節靜態固定:所謂假關節,是指在上肢骨1折后,折骨兩端不愈合,肢體在斷處可以活動,而形成的“關節”。假關節一般易造成手臂的畸形,運動受到限制和疼痛,有的還影響神經系統,造成局部麻1痹。上肢矯形器將骨1折不愈合的肢體兩端外面用腔體狀矯形器固定,稱為假關節靜態固定矯形器。矯形器可以將軀干或四肢固定在一定的體位,從而起到穩定關節、支持身體體位、保護易損或受傷部位、利于損傷修復等作用。如肌腱損傷后,使用矯形器固定關節于特定位置,利于損傷修復。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足矯形器,本裝置由足底板與足跟板組成,中底板與足跟板成足部與足跟部的生理角度;足底板與足跟板上分別有控制足部與足跟部的限制件,使用本矯形器,可以使在病情早期、治1療期及康復期,使足部處于正常生理姿勢,防止足部變形、萎縮和畸形。矯正已經變形、萎縮和畸形的踝關節和足部,使之逐步恢復正常生理功能。鍛煉踝關節和足部的運動功能。適用于各種截1癱、腦血管意外、昏迷、腦炎后遺癥、大腦發育不全等。